文丨本刊记者 郑爽
图丨余德耀美术馆提供
(资料图)
依河流、稻田、池塘、竹林而建,解构重组江南传统民居的“山墙”和“双坡顶”结构,将自然与人工、传统与现代融为一体……5月17日,在步入第十年之际,上海余德耀美术馆离开黄浦江畔的工业遗址,在有着千年历史的蟠龙古镇水乡边安下了“新家”。而在刚刚落成的上海蟠龙天地新馆中,开幕首展——“洄游(A Journey)”也同时与公众见面。
5月17日,上海余德耀美术馆蟠龙天地新馆落成开幕,首展“洄游”同时与公众见面。
据了解,上海余德耀美术馆由印尼爱国华侨、企业家、慈善家和收藏家余德耀创办,于2014年5月正式开馆。该馆自开馆以来举办过众多国际级别展览,如“阿尔贝托·贾科梅蒂回顾展”“雨屋亚洲首展”“安迪·沃霍尔:影子”“KAWS:始于终点”“查理·卓别林:卓眼视界”“奈良美智中国展”等。
此番开幕的“洄游”新展延续以余德耀基金会收藏为核心、“历史”与“未来”两条线索并行的方向,呈现了40位中外艺术家的代表作品,以穿梭于时空长河的洄游之旅开启美术馆新的征程。这40余件作品是从余德耀基金会近1500件当代艺术收藏中精选而出的,涵盖绘画、雕塑、装置、摄影、影像等多种创作媒介。
“洄游”呈现了40位中外艺术家的代表作品。
在展览现场,观众能看到邬一名的水墨画《盆栽》、陈彧君的油画《亚洲地境——12平方米》、黄永砅的装置《大限》等中国艺术家的精彩之作,以及苏伯德·古普塔《中国蓝调》、瑞秋·罗斯《卵》、尹秀珍《书架25号》等海外艺术家的优秀作品。以“家”为切入点,艺术家们从平凡普通的物质、日常生活经验、个体记忆或梦境、持续或重复性的个人实践,以及对历史和社会议题的思考切入,呈现与“家”的意象有关的创作。
“洄游”展览现场
值得一说的是,此次展览不仅是一趟回溯艺术家创作的旅程,也是对余德耀美术馆基于收藏起步的创馆历史的回望。创始人余德耀以收藏家的身份与艺术结缘,经年累积后投身美术馆事业,为其收藏打造了一个“家”。通过此次展览及美术馆第二篇章的开启,不断深耕美术馆的收藏“家”之使命,履行美术馆作为一个“家”的存在对于日常生活、行业生态、社会发展的职能。
除了开幕首展之外,余德耀美术馆以“流动的美术馆(Yuz Flow)”为发展内核,与蟠龙天地的战略合作项目“余德耀美术馆项目空间×雪竹轩”已于不久前率先启动,该项目中首个面向公众的免费展览——“邻居(Next Door)”正在展出,呈现余德耀基金会“未来”板块中收藏的14位新兴艺术家之作。
“邻居”展览现场
余德耀美术馆与蟠龙天地共同打造的社区公共艺术项目“走街串巷”也值得一看,作为开场的“序章”展出了余德耀基金会所收藏的3组老作品,包括中国艺术家卢昊、向京、瞿广慈以及喀麦隆艺术家帕斯卡尔·马尔蒂那·塔尤创作的装置、雕塑作品,将当代艺术引入传统江南水乡的街巷景观中。
据悉,“洄游”展将持续至8月13日,“邻居”展将持续至10月7日,“走街串巷·序章”将持续至10月29日。